2000年10月25日星期五
昨天晚上给昔日同学打电话,电话中听到他那边也正在看台湾的一档知名度挺高的相亲类节目《非常男女》。可以说我们看这样的节目,有50%是冲着胡瓜去的,剩下的50%就是纯粹因为这个节目本身的可视性了。当然,恋爱与婚姻也算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常谈常新。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一般人的婚嫁观念,过去人们是依从媒妁之言,从生辰八字到门第,一一匹配,渐渐地讲究自由恋爱,算是一种观念的进步。再到了后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恋爱方式,婚姻介绍所日渐红火,电视红娘、相亲节目、海外相亲团等等也都充当着""媒婆""。现在更好,有了网络的存在,使恋爱这件浪漫的事情便得科技化、迅速化、简单化了。
在那茫茫人海中,不前不后,我恰恰遇上了你,你那一回眸,拨动了我心头沉睡的弦,今生今世,你便是我的爱人,我便是你的港湾。这样的感觉恐怕是许多男女初见时的感觉。我不知道那些参加《非常男女》、《相约星期六》(上海台)这样的节目的男男女女们是怎么想的,他们在上节目的时候是不是也有过这样心动的感觉。当恋爱变成了一种公众行为,我想上帝也是会佩服人类的丰富想象力的。
恋爱是一门学问,许多事业有成的人在恋爱问题上却是幼稚园状态。男和女,阴和阳,是两个神秘的世界,任何两个不同性别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会发生些什么样的化学变化呢?谁也没有办法准确地描绘出来。恋爱没有公式可以依循,于是人们更多地求助于专家,象现在的《非常男女》就请了专家在场解答恋爱问题,但是即使是专家,也只能提供建议,他们不能说,某男啊,当你遇到A问题时用B定律求证一下,就可以 得出C结论了。如果真要听到这样的回答,我恐怕当年给崔生和莺莺牵线搭桥的红娘今天一定有能力出本专着了。所以许多人回避恋爱问题,但是这总不是办法,除非你真的一辈子可以忍受这种孤家寡人的日子,又或者有同样前卫观念的另一半同意和你只解决人类基本的生理需求,不谈爱情,不谈婚姻,不谈责任,不谈道德。
恋爱可以让一个人去发现自己,完善自己。两个人在一起和一个人的单身生活是完全不一样的,可能以前当你是一个人的时候,你会经常把道义啊,责任啊什么的常挂嘴头,但是一旦你遇到了,你可能会发现自己也同样犯了一个叶公好龙的毛病。你是不是一向很讲原则呢?如果你的另一半的父母要求你用你的权力帮忙,你是帮还是不帮?你也许认为自己是一个善于为人设身处地的想问题的人?但是当有一天你买了一点零食,自己在吃的时候,你的另一半却在提醒你,旁边他的小表弟也在的时候,你是不是觉得自己这个时候比较尴尬呢?我们会发现许多道理讲起来和真正实践起来是完全不一样了,你也同样会发现自己原来还是一个普通的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完美。固然有痛苦,但是也是意识的觉醒。
男婚女嫁,看起来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真要好好研究也是不简单的。成家,是一个人走向另外一种生活的开始,""我愿意一辈子爱你,无论艰难,无论困苦,不离不弃"",承诺是一个人对于自己,对于他人的保证,要作出这种承诺是要经过深思熟虑的,所以往往在《非常男女》这些节目中速配的,到最后真正结成夫妻的比例还不是太高,虽然我们永远是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
最后,我想以一段话作为结束,因为当我的朋友告诉我这段话的时候,我只是看明白,而现在我却是能够读懂一点(但还不是完全读懂):
一个人的早餐只是一个蛋/两个人的早餐就是一顿爱
一个人的拥抱只能抱住风/两个人的拥抱真实得发痛
一个人的快乐多么单薄/两个人的快乐满出了你我
一个人的痛苦苦得没有尽头/两个人的痛苦至少有个人说说